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320000509200881CA23002
慈善募捐|益微青年月捐计划
在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存在较为普遍的迷茫、焦虑以及无意义感等负面心理状况,亟需一个释放生命活力与自主性的行动空间。
与此同时,每年有超过30万大学生选择去乡村进行短期支教,这类公益行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回应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但因缺乏专业支持与辅导,未能充分实现其效果,也可能给儿童带来负面影响。
于是,我们选择以大学生热衷的支教活动为载体,将其创新迭代为乡村夏令营模式,通过专业化运作打造完整的“服务学习”体验,支持大学生和队友们紧密协作,为缺乏素质教育资源的乡村儿童带去好玩有趣的课外活动,重塑儿童与知识、伙伴和乡土的关系。
每年,益微青年都会支持上千位大学生奔赴乡村,为缺乏素质教育资源的儿童带去好玩有趣的夏令营,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在公益行动中提升同理心、独立思考和协作共创能力(统称“EV力”),成长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青年。
/ 我把大学活成了理想的样子,却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我是小傅,一位小镇做题家,别人眼中自信、阳光的校园榜样。
曾经有3年时间,我的校园生活是在卷绩点、卷“标签”、卷“学历”的日日夜夜里度过的,我像一台常年运转的机器,如疯狂旋转却没有中心点的陀螺。内心里一个声音说:“绩点卷得越高,奖项拿得越多,总归是好的”,另一个声音却说:“你真的活着吗?你都还没真正建立友谊,探索世界,感受内心所爱。”
尽管我已经把大学过成了大部分人理想的样子,这样的生活也已经被很多人称之为优秀了,可当毕业来临,不知为什么,我依然感到不满足,我不知道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是什么,我只知道一定有某种渴望是需要我去看见的。
而此时,我还不知道在远方的乡村,那些同样灿烂而失落的孩子们在等待着我们的相遇,益微青年(EV)像一只摇曳的大手,把两股风呼扇到了一起。
/ 第一次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初和益微青年的相遇,始于一个想填满自己保研后“无从着落”的毕业季的想法。作为志愿者,我花了半年的时间走近乡村夏令营,从报名、组队再到培训,我发现人们在这里看重协作、注重关系,大家表达感受、用心对话,新体验冲击着过往的认知。
五一志愿者集训时,我第一次坐在户外听培训师讲绘本故事《画了一匹蓝色的马》,与小组成员共创诗歌,和热情、拥有小鹿一样灵动眼睛的伙伴对话。联欢会那天,听着一位伙伴坐在台上说“我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汪湖水”,多么美丽的表达呀。
我欣赏这里发生的一切,但是我好像没有力气站起来和他们一起跳舞,内心翻腾着一些从未有过的感受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唯一在朋友圈留下的一句话是“我喜欢害羞可以肆意发生”,这是我第一次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我就这样牵着她的手,一点一点走进未来的旷野里
前往夏令营之前,我原以为自己是志愿者,是孩子们的“老师”,可当我真的走进镇上,走近孩子们时,我们却是能够相互体谅、平等对话的伙伴。
夏令营里,我们不谈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只是带着真实的善意去聆听、支持自己与孩子们,为他们带去有趣好玩的课外活动,也在每天的复盘中觉察、感受,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包容团队的所有缺憾。
坐在河边读诗时,孩子们用湘西方言念着《故乡的小河》,清脆的读书声郎朗回荡在河岸两畔;在孩子们熟悉的街道和角落,他们对所有事情的存在发出清澈的好奇:为什么房子的屋檐是弯弯角?为什么这座桥叫风雨桥?风雨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遇上赶集,他们就钻进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兴奋地与小摊老板对话,追问白豆腐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当课堂上聊到玉米,我们会一起爬上村子里的小山坡,探寻一颗玉米的生长地;他们还会主动背上村里老奶奶们肩上的背篓、擦掉身边同伴的眼泪......
当我望进他们的眼睛,我看见真实与纯粹,看见他们对世界怯生生的好奇,看见他们对恶意赤裸裸的厌恶,看见他们对喜爱之物直接而坦诚的表达。
我看见孩子身上有一百种未被雕琢的可能性,看见每一个个体都那么生动活泼,那像是我许久未抵达的活生生的自己。
记得结营时,班上最“叛逆”的小男孩拉着我说:“小傅姐姐,我很喜欢你们,你们和别人不一样。”
“是吗,我们哪里不一样了?”
“你们很温柔,不凶我们。”
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作为活生生的人,不论是孩子还是我自己,人真正想要的其实那么简单。
还记得十二年前,当我初识学校教育,老师告诉我要做好学生,父母告诉我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走出象牙塔,我湮没了自己的千万种可能性,成为了无数人眼中的他人,却唯独没有成为对世界有着原始好奇的自己。
而那被我亲手埋没的千万种可能,就那么真实的出现在乡村,出现在夏令营,出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离开夏令营时,我知道自己带走了一样东西——就是十二年前的我自己。我就这样牵着她的手,一点一点走进未来的旷野里。
夏令营结束时,有人问我:“你觉得乡村夏令营对你来说是一份怎样的存在?”
我说:“是一封情书,是一封在我找不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力量的时候无数次欣赏我、给我力量的情书。”
你的捐赠,将会是益微青年财务安全稳定运作的有力保障。
你的捐赠,将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和乡村孩子在夏令营中共同成长。
你的捐赠,将会支持更多青年投身公益,独立自信有担当!
灵山慈善基金会作为本月捐项目的善款接收方、管理方,可以为您开具电子发票。益微青年客服&吉祥物小年糕将在每年12月,通过月捐伙伴微信群和邮件通知大家提交该年度开票申请,统一汇总后交由灵山慈善基金会统一开票,并通过邮件发送电子版票据到月捐伙伴邮箱哦!
注:《慈善法》第22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该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因此益微青年与具有公开募捐资质的灵山基金会合作,由灵山作为项目的善款托管方开展募捐,并会对善款的使用进行监管。
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12月,是由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和无锡市祥符禅寺发起,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公募型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慈善文化,净化世道人心为使命,依托行业支持、青年培养、社区治理、社会创新、国际援助等五个平台设计开展项目。
5月,所有团队的夏令营课程设计、营地匹配工作、线上传播培训+财务培训和物资采买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4月至5月期间,37名创新教育玩伴和今年74个团队(2024年益微乡村夏令营行动团队共78支)的861名志愿者,共开展了40场创新式的体验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艺术体验、街头观察访谈、绘本主题活动、即兴戏剧活动、团队挑战游戏等,覆盖27个城市。
五一集训营|当我们被好好对待过,才知道如何与孩子们共创永恒的瞬间
队长和课程组长是乡村夏令营团队中的团队带领者和课程设计师。
2024年5月1日至5月4日,220名来自78支益微青年乡村夏令营行动团队的队长和课程组长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武汉,一起参与了本次五一集训营。
三天三夜的营会中,志愿者们通过多元的活动体验,理解了如何通过体验、反思、行动等学习互动来实现平等的对话,积累了在乡村夏令营中可以迁移的案例,也了解了一场乡村夏令营对于乡村儿童、对于青年成长的影响;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参与了“乡土探索、影像艺术、即兴戏剧、儿童运动游戏、食物教育、性教育”等不同主题的分会场体验,真实地感受了如何带领一场能够符合儿童需要的,好玩、有趣的参与式活动;他们也通过对儿童特点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的学习,更加理解了如何设计及落地一场“眼里有人,有趣、有料、有成长”的夏令营。
正如集训营伙伴朱朱所说:“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场域之下,才能被照耀、被发现。人的感受是需要通过环境表达出来的。”
只有当志愿者们体验过“眼里有人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他们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夏令营中更好地看到孩子们的可能性,和孩子们一起彼此看见,共同创造一些永恒的瞬间。
五一集训结束后,各位骨干志愿者们回到自己的城市,与自己的团队聚焦“踩进泥土的夏天”这个乡土主题,为即将到来的乡村夏令营设计结合运动、游戏、艺术、阅读等内容的乡土课程。目前,所有团队乡村夏令营课程设计均已进入2.0更新迭代中。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期待你学成归来!
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