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32000050917103XBA21003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
一、项目详情
送您一朵小红花
1995年,一场大火摧毁了芦桂芝原本和美的生活。火灾中,她不仅失去了家园,还失去了原本姣好的面容和双手的全部手指,三岁的小儿子也被严重烧伤。从此,芦桂芝和丈夫走上了一边讨生活,一边为儿子治疗的漫漫长路。
2008年,芦桂芝在陪小儿子到河南商丘医院实施整形手术期间,发现了一个因浑身长满血管瘤而被遗弃在路边的女婴。尽管自己生活艰难,居无定所,但悲悯之心还是让芦桂芝抱起了孩子,并最终收养了她。
为了给养女治病,芦桂芝绞尽脑汁。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练,她硬是在两只光秃秃的巴掌上各磨出一个豁口,夹住勾针,编织出一朵朵美丽的毛线小红花,在武汉街头摆摊售卖。

芦阿姨和养女(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近年来,建辉慈善基金会长期采购芦桂芝夫妇编织的小红花,作为回礼送给支持建辉月捐项目的捐助人。愿一朵朵饱含着爱与希望的小红花,给善良的人们带去温暖与祝福。
“仁爱之家”的老人们
在浙江温州,有一所特殊的敬老院叫“仁爱之家”,是退休医生王梅用自家的房子改造的。住在这里的老人大多是王梅“捡来”的流浪汉,有的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意识不清患有精神障碍......王梅舍不得请人帮忙,起早贪黑,亲力亲为为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服务,不收分文。至今,她已经义务陆续赡养了一百多位老人,其中20多名老人在她家里安然离世;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湘江双骄”唐氏兄弟
生活在湖南永州的唐新林、唐满园俩兄弟,置自身的安危于脑后,在湘江上累计挽救落水者百余人却不收分文,他们说:“能救人一命,是我们的骄傲。”数年如一日,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只要听到呼救声,兄弟俩都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救人。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失独妈妈与她的“爱心食堂”
云南昆明的王兰兰并不富裕,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失去唯一的女儿以后,王兰兰格外关注身边的失独家庭。看到社区里很多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王兰兰立誓要帮助他们。她组织失独家庭的妈妈们,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开办“爱心食堂”,倾尽所有,只为让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有一顿热饭热菜吃;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像这样的行善者,还有很多......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让更多人了解行善者故事,传播行善者故事,从而感召并推动更多人主动行善、长期行善,从而共同建设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理想社会。
二、受助人群介绍
建辉基金会对“行善者”的定义是:
长期、主动、无私(舍己)帮助他人的好人,即是“行善者”。他们曾经抚养被遗弃婴儿、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助人、创办互助型行善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建辉基金会对“困境行善者”的定义是:
“行善者”因为无私(舍己)付出、疾病、意外、年老等原因身陷困境,我们将其称之为“困境行善者”。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三、项目目标
我们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支持和鼓励身处困境却依然长期帮助他人的行善者,感召并推动更多人主动行善、长期行善,从而共同建设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理想社会。

四、项目预算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筹款金额达到1000元执行项目,如果未达到最低执行金额将转捐给同类项目。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若项目执行完成后善款仍有剩余,剩余的善款要如何处理;
若最终产生剩余善款,将转捐给同类项目。
项目开始募捐时间
2024年4月
五、项目执行计划
筹款周期:2024年4月-2025年12月
2024年4月 项目立项
2024年5月-2025年10月 支持行善者映像采集和机构发展
2025年11月-2025年12月 项目总结报告
六、票据说明
月捐项目可以在筹款页,点击「管理我的月捐」-「捐赠票据」,勾选未开票的捐赠记录,申请批量合并开票。
注意:最迟不晚于捐赠支付的当年之内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可在下一年的3月31日前,申请开具去年1月1日至当年3月31的票据。
若根据以上路径开票失败或因系统原因无法开票,您可在扣款成功的3个工作日后通过爱德基金会官网申请。
申请步骤:
登陆http://www.amity.org.cn/donate/openInvoice,请输入交易订单号根据官网开票指引进行申请(微信→我的→支付→钱包→账单→点击想要查询的记录,获取交易单号)。
重要提醒:开票申请不支持跨年。如您在12月28日前的月捐捐赠,需最迟在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开票申请。如您的月捐扣款在12月29日至31日期间,可最迟于次年1月10日前完成开票申请。
感谢您的信任和理解。
七、公募机构及执行机构简介
公募机构: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4月,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丁光训等发起、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民间团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成立、并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和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间组织,爱德基金会旨在促进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项目区域累计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受益人口数千万,间接受益人数逾2亿人。
执行机构:建辉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第一家关注行善者的公益机构,以“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为使命,携手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为那些身体力行,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良心、长期帮助他人的行善者提供支持。
八、成为善行月捐人,您可以享受以下权利
作为最理解《致敬行善者》项目和最支持建辉基金会的捐助人,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如下服务,我们会珍惜您所捐赠的每一分钱,确保用得其所。
L1:开通月捐后,可通过微信添加建辉客服:jh-xiaohui,受邀进入月捐群;
L2:开通月捐的家人,可获得爱心回礼一份。
月捐金额超过20元(含20元),且连续捐赠满3个月(含3个月)可获得:
月捐家人专属实物致谢函;
行善者感恩回赠的一份特殊礼物——纯手工毛线编织的小红花;
月捐金额超过100元(含100元),且连续捐赠满11个月(含11个月)可获得:
月捐家人专属实物致谢函;
行善者感恩回赠的一份特殊礼物——纯手工毛线编织的大红花盆栽;
受邀参加建辉基金会“致敬行善者项目年会”、“行善者线下走访”、“小红花公益分享会”等各种线下体验活动。
注:已收到过爱心回礼的不重复邮寄。
项目起始时间: 2024.04.26
备案到期时间: 2025.12.31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2025年9月项目动态#
亲爱的建辉月捐人:
您好,感谢您对建辉月捐项目的支持,您的每月捐赠有效帮助了困境中的行善者,让他们的善行得到致敬,生活得到帮助。
一、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2025年9月底,建辉基金会联合29个省(直辖市)项目合作伙伴,累计走访了2107名行善者并为其建档,累计为1597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长情陪伴、心愿支持等服务。纯善少年资助中655人。
二、项目故事:
“洪湖的水流哗啦啦啦啦,洪湖岸边就是我们的家。明月山的风吹呼啦啦啦啦,我们学校就在山脚下... ...”
每周一的清晨,重庆长寿区洪湖镇明月山脚下的小学校里,都会响起丁星老师和孩子们的歌声。这首丁星老师自创的校歌,唱尽了她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的爱,也见证了她为近万个山里娃点亮童年的信念与坚守。
丁星老师的童年并不平坦,为了照顾家庭,她从师范学校艺术专业毕业后,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洪湖,抱着“农村娃也得学艺术,田坎上也应该有歌声。”的坚定信念,成为一名乡村音乐老师。
1992年,丁星老师创办洪湖文化艺术学校。这所承载了她全部教育理想的学校,鼎盛时期有500多人,其中大多是留守儿童,许多还需要寄宿。丁星老师不仅是老师,也是孩子们的“丁妈妈”,白天上课,下午为村民开放免费艺术课,晚上照顾寄宿生的生活,用音乐与关爱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也让洪湖的田坎上飘出了歌声。
33年来,丁星老师没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学校不仅收费低廉,遇到困难的家庭,她总要自掏腰包垫上,甚至还领养了一名因家贫差点失学的女孩,并长期资助4名孤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生源锐减,运营艰难,丁星老师和丈夫不得不贴上自己的退休金。2018年,她的老伴罹患肺癌,在北京治疗期间,女儿希望他们退休安享晚年,夫妻俩一度应允。
然而,当他们回到学校,看到在校门口等候的家长和哭着扑上来的孩子们时,丁星老师热泪盈眶,心中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不能卖掉学校!”因为,“学校的存在,意味着和曾经的我一样的孩子有家,意味着我有家。”为此,她卖掉了母亲留给她位于长寿区的房子。
前两年,丁星老师确诊皮肤癌,夫妻俩都成了癌症患者。虽然困难重重,前路未明,但丁星老师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要坚持下去。
为了支持丁星,建辉基金会于2025年8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为她提供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图中涉及肖像已授权
#2025年8月项目动态#
亲爱的建辉月捐人:
您好,感谢您对建辉月捐项目的支持,您的每月捐赠有效帮助了困境中的行善者,让他们的善行得到致敬,生活得到帮助。
一、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2025年8月底,建辉基金会联合29个省(直辖市)项目合作伙伴,累计走访了2104名行善者并为其建档,累计为1597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长情陪伴、心愿支持等服务。纯善少年资助中655人。
二、项目故事:
每逢清明、“七一”、“八一”等节日,辽宁省10个县14个安葬着黑山阻击战烈士的陵园,都会争相邀请张德东前去宣解,因为没有谁比他更熟悉这数千名英烈的故事。
1967年冬,18岁的张德东接到任务搜集黑山阻击战的史料。老兵们的激动回忆,乡亲们的含泪讲述,像火种一样点燃了他的人生。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找到每一位散葬的烈士,带他们“回家”。
张德东的母亲曾在黑山阻击战中担任救护员,知道儿子的志愿后,拉着他的手说:“牺牲在咱们村的烈士有29个,都还是孩子……有空去西山弯看看他们吧。”这句话,成了张德东一生的承诺。每年清明,他携花圈前去拜祭;后来儿女升学、成家,他第一件事就是带他们去烈士墓前鞠躬致敬。
2006年退休后,张德东开始义务寻找散落在各地的烈士墓。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翻山越岭,不找到烈士墓誓不罢休。
2019年2月,张德东查史料时发现,贺家村当年安葬了8名烈士,可当地人只找到7座墓。他一遍遍走访村中老人,探寻第8座烈士墓的下落。89岁的老母亲执意陪他进山,可山路崎岖,没多久老人家便走不动了,张德东背着母亲一步一挪,找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堤坝旁找到了第8座烈士墓。张德东为母亲抹去脸上的灰尘,母亲用袖子给他擦汗,俩人相视而笑。
19年,张德东走过278个村,让160多位烈士迁葬陵园;整理近百万字史料,写下了《黑山阻击战》;开展400余场宣讲,培养了39名“红领巾讲解员”。他说:“不能让烈士躺在档案柜里。”
如今,75岁的张德东腰弯了,头发白了,但他并没有停下,仍继续用脚步丈量过往,用心灵唤醒记忆,让长眠于山野的一个个名字,重新有了温度。
为了支持张德东,建辉慈善基金会于2023年9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为他提供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图中涉及肖像已授权
#2025年7月项目动态#
亲爱的建辉月捐人:
您好,感谢您对建辉月捐项目的支持,您的每月捐赠有效帮助了困境中的行善者,让他们的善行得到致敬,生活得到帮助。
一、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2025年7月底,建辉基金会联合29个省(直辖市)项目合作伙伴,累计走访了2057名行善者并为其建档,累计为1535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长情陪伴、心愿支持等服务。纯善少年资助中655人。
二、项目故事:
“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对你伸出援手,本店免费提供一碗小吃,让你感觉到家的温暖。”
合肥市双岗老街的樊燕仓爱心小吃店,这块黄底蓝字的广告牌格外醒目,走进店内,满墙的锦旗写满了对樊燕仓的感恩之语。没错,樊燕仓正是店主的名字。曾几何时,也有一双援手,为灰暗中的他带来温暖与希望。
1987年,25岁的樊燕仓带着妻儿,从舒城老家来到合肥讨生活。一段时间过去了,工作没找着,身上只剩下50块钱,“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他的窘迫,被菜市场卖肉的刘大妈注意到了。她让樊燕仓到自己的摊位帮忙,又把闲置的空房收拾好给他一家三口居住。这双及时伸出的援手,拯救了一个濒临绝境的家,也在樊燕仓心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2001年,当樊燕仓终于在双岗老街支起小摊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一块木板,写上为困难人士免费提供小吃的告示,以此回报刘大妈对自己的善意。
渐渐地,小吃店有了一批固定食客:流浪人员、残障人士,以及和樊燕仓当年处境一样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樊燕仓主动招呼他们进店,因为“他们在摊子面前转来转去,也不说话。”他理解那种困窘。
2014年,樊燕仓结束流动摊点的漂泊,在双岗老街盘下一间40多平米的门面,小吃店有了固定居所,爱心也随之不断放大,一直延续到今天。
20多年来,樊燕仓送出的爱心餐不计其数——少的时候一天两三份,多的时候七八份。“我知道吃不饱的滋味,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绝不会让他挨饿受冻。”他说。
为了支持樊燕仓,建辉基金会于2018年7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为他提供长情陪伴、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图中涉及肖像已授权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