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32000050917103XBA21003

筹款中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

163,724.81
已筹金额/元
4,211
捐赠人次/次
716
开通月捐人数
项目发起 | 建辉慈善基金会
善款接收 | 爱德基金会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
公开募捐编号:5332000050917103XBA21003
项目发起 | 建辉慈善基金会
善款接收 | 爱德基金会
¥ 163,724.81
已筹
4,211
人次
他们在参与
团队 5
张爔元 加入月捐, 每月支持15元, 目前共支持20
爱心人士 加入月捐, 每月支持200元, 目前共支持200
肖剑 加入月捐, 每月支持200元, 目前共支持200
曾志媛 加入月捐, 每月支持100元, 目前共支持100
刘若星 加入月捐, 每月支持100元, 目前共支持100
郴州市惠众志愿者协会
陈小春与1位伙伴共支持80.00
愿善良的人 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稀有血型永和救援团队
蒋永和与46位伙伴共支持3310.00
从事20年纯公益救助,所筹善款都用于志愿者出行救援的交通补贴及保险事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单培先,金天赐,金锐与2位伙伴共支持180.00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朴树佑见民宿
黄锦菊与1位伙伴共支持40.00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少喝一口酒,少抽一支烟 就能献出一点爱心
以助善开创公益新生态
徐红兵与2位伙伴共支持8000.00
有多少弱者被扶贫济困很重要,但有多少人参与扶贫济困,才更加重要。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
  • 详情
  • 进度
  • 留言

一、项目详情

送您一朵小红花

1995年,一场大火摧毁了芦桂芝原本和美的生活。火灾中,她不仅失去了家园,还失去了原本姣好的面容和双手的全部手指,三岁的小儿子也被严重烧伤。从此,芦桂芝和丈夫走上了一边讨生活,一边为儿子治疗的漫漫长路。

 

2008年,芦桂芝在陪小儿子到河南商丘医院实施整形手术期间,发现了一个因浑身长满血管瘤而被遗弃在路边的女婴。尽管自己生活艰难,居无定所,但悲悯之心还是让芦桂芝抱起了孩子,并最终收养了她。

 

为了给养女治病,芦桂芝绞尽脑汁。经过日复一日的磨练,她硬是在两只光秃秃的巴掌上各磨出一个豁口,夹住勾针,编织出一朵朵美丽的毛线小红花,在武汉街头摆摊售卖。


芦阿姨和养女(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近年来,建辉慈善基金会长期采购芦桂芝夫妇编织的小红花,作为回礼送给支持建辉月捐项目的捐助人。愿一朵朵饱含着爱与希望的小红花,给善良的人们带去温暖与祝福。

 

仁爱之家的老人们

在浙江温州,有一所特殊的敬老院叫“仁爱之家”,是退休医生王梅用自家的房子改造的。住在这里的老人大多是王梅“捡来”的流浪汉,有的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意识不清患有精神障碍......王梅舍不得请人帮忙,起早贪黑,亲力亲为为这些素不相识的老人服务,不收分文。至今,她已经义务陆续赡养了一百多位老人,其中20多名老人在她家里安然离世;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湘江双骄”唐氏兄弟

生活在湖南永州的唐新林、唐满园俩兄弟,置自身的安危于脑后,在湘江上累计挽救落水者百余人却不收分文,他们说:“能救人一命,是我们的骄傲。”数年如一日,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只要听到呼救声,兄弟俩都会第一时间冲过去救人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失独妈妈与她的“爱心食堂”

云南昆明的王兰兰并不富裕,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失去唯一的女儿以后,王兰兰格外关注身边的失独家庭。看到社区里很多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王兰兰立誓要帮助他们。她组织失独家庭的妈妈们,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开办“爱心食堂”,倾尽所有,只为让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有一顿热饭热菜吃;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像这样的行善者,还有很多......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让更多人了解行善者故事,传播行善者故事,从而感召并推动更多人主动行善、长期行善,从而共同建设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理想社会。

 

二、受助人群介绍

建辉基金会“行善者”定义是:

长期、主动、无私(舍己)帮助他人的好人,即是“行善者”。他们曾经抚养被遗弃婴儿、赡养非亲非故的孤苦老人、多次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他人生命、舍己助人、创办互助型行善组织、亲力亲为关怀最弱势群体、艰难地创办社会福利场所……

建辉基金会对“困境行善者”定义是:

“行善者”因为无私(舍己)付出、疾病、意外、年老等原因身陷困境,我们将其称之为“困境行善者”


                                                  该图片已获得授权)

三、项目目标

我们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支持和鼓励身处困境却依然长期帮助他人的行善者,感召并推动更多人主动行善、长期行善,从而共同建设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理想社会。

 

四、项目预算


项目最低执行金额

筹款金额达到1000元执行项目,如果未达到最低执行金额将转捐给同类项目。

 

剩余善款处理计划

若项目执行完成后善款仍有剩余,剩余的善款要如何处理;

若最终产生剩余善款,将转捐给同类项目。

 

项目开始募捐时间

20244

 

五、项目执行计划

筹款周期:2024年4月-2025年12月

2024年4月  项目立项

2024年5月-2025年10月  支持行善者映像采集和机构发展

2025年11月-2025年12月 项目总结报告

 

 

六、票据说明

月捐项目可以在筹款页,点击「管理我的月捐」-「捐赠票据」,勾选未开票的捐赠记录,申请批量合并开票。

注意:最迟不晚于捐赠支付的当年之内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可在下一年的331日前,申请开具去年11日至当年331的票据。

若根据以上路径开票失败或因系统原因无法开票,您可在扣款成功的3个工作日后通过爱德基金会官网申请。

申请步骤:

登陆http://www.amity.org.cn/donate/openInvoice,请输入交易订单号根据官网开票指引进行申请(微信我的支付钱包账单点击想要查询的记录,获取交易单号)。

重要提醒:开票申请不支持跨年。如您在1228日前的月捐捐赠,需最迟在当年1231日前完成开票申请。如您的月捐扣款在1229日至31日期间,可最迟于次年110日前完成开票申请。

感谢您的信任和理解。


七、公募机构及执行机构简介

公募机构: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年4月,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丁光训等发起、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民间团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成立、并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和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间组织,爱德基金会旨在促进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项目区域累计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受益人口数千万,间接受益人数逾2亿人。

执行机构:建辉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第一家关注行善者的公益机构,以“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为使命,携手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为那些身体力行,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良心、长期帮助他人的行善者提供支持。

 

八、成为善行月捐人,您可以享受以下权利

作为最理解《致敬行善者》项目和最支持建辉基金会的捐助人,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如下服务,我们会珍惜您所捐赠的每一分钱,确保用得其所。

L1:开通月捐后,可通过微信添加建辉客服:jh-xiaohui,受邀进入月捐群;

L2:开通月捐的家人,可获得爱心回礼一份。

  月捐金额超过20元(含20元),且连续捐赠满3个月(含3个月)可获得:

  月捐家人专属实物致谢函;

  行善者感恩回赠的一份特殊礼物——纯手工毛线编织的小红花;


  月捐金额超过100元(含100元),且连续捐赠满11个月(含11个月)可获得:

  月捐家人专属实物致谢函;

  行善者感恩回赠的一份特殊礼物——纯手工毛线编织的大红花盆栽;

  受邀参加建辉基金会“致敬行善者项目年会”、“行善者线下走访”、“小红花公益分享会”等各种线下体验活动。

注:已收到过爱心回礼的不重复邮寄。


 






项目起始时间: 2024.04.26
备案到期时间: 2025.12.31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查看更多
2025年10月16日

#2025年9项目动态#

亲爱的建辉月捐人:

您好,感谢您对建辉月捐项目的支持,您的每月捐赠有效帮助了困境中的行善者,让他们的善行得到致敬,生活得到帮助。


一、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2025年9月底,建辉基金会联合29个省(直辖市)项目合作伙伴,累计走访了2107名行善者并为其建档,累计为1597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长情陪伴、心愿支持等服务。纯善少年资助中655人。


二、项目故事:

“洪湖的水流哗啦啦啦啦,洪湖岸边就是我们的家。明月山的风吹呼啦啦啦啦,我们学校就在山脚下... ...”

 

每周一的清晨,重庆长寿区洪湖镇明月山脚下的小学校里,都会响起丁星老师和孩子们的歌声。这首丁星老师自创的校歌,唱尽了她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的爱,也见证了她为近万个山里娃点亮童年的信念与坚守。

 

丁星老师的童年并不平坦,为了照顾家庭,她从师范学校艺术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洪湖,抱着“农村娃也得学艺术,田坎上也应该有歌声。”的坚定信念,成为一名乡村音乐老师。

 

1992年,丁星老师创办洪湖文化艺术学校。这所承载了她全部教育理想的学校,鼎盛时期有500多人,其中大多是留守儿童,许多还需要寄宿。丁星老师不仅是老师,也是孩子们的“丁妈妈”白天课,下午为村民免费艺术课,晚上照顾寄宿生的生活,用音乐与关爱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也让洪湖的田坎上飘出了歌声

 

33年来,丁星老师没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学校不仅收费低廉,遇到困难的家庭,她总自掏腰包垫上,甚至还领养了一名因家贫差点失学的女孩,并长期资助4名孤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生源锐减,运营艰难,丁星老师和丈夫不得不贴上自己的退休金。2018年,她的老伴罹患肺癌,在北京治疗期间,女儿希望他们退休安享晚年,夫妻俩一度应允。

 

然而,当他们回到学校,看到在校门口等候的家长和哭着扑上来的孩子们时,丁星老师热泪盈眶,心中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不能卖掉学校!”因为,“学校的存在,意味着和曾经的我一样的孩子有家,意味着我有家。”为此,她卖掉了母亲留给她位于长寿区的房子。

 

前两年,丁星老师确诊皮肤癌,夫妻俩都成了癌症患者。虽然困难重重,前路未明,但丁星老师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要坚持下去。

 

 

为了支持丁星,建辉基金会于2025年8月将她评定为致敬人物,为她提供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图中涉及肖像已授权

为本条进展点赞
2025年9月18日

#2025年8项目动态#

亲爱的建辉月捐人:

您好,感谢您对建辉月捐项目的支持,您的每月捐赠有效帮助了困境中的行善者,让他们的善行得到致敬,生活得到帮助。


一、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2025年8月底,建辉基金会联合29个省(直辖市)项目合作伙伴,累计走访了2104名行善者并为其建档,累计为1597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长情陪伴、心愿支持等服务。纯善少年资助中655人。


二、项目故事:

每逢清明、“七一”八一等节日,辽宁省10个县14个安葬着黑山阻击战烈士的陵园,都会争相邀请张德东前去因为没有谁比他更熟悉这数千名英烈的故事

1967年冬,18岁的张德东接到任务搜集黑山阻击战的史料。老兵们的激动回忆,乡亲们含泪讲述像火种一样点燃了他的人生。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要找到每一位散葬的烈士,带他们“回家”。

张德东的母亲曾在黑山阻击战中担任救护员知道儿子的志愿后,拉着他的手说:“牺牲在咱们村的烈士有29个,都还是孩子……有空去西山弯看看他们吧。”这句话,成了张德东一生的承诺。每年清明,他携花圈前去拜祭后来儿女升学、成家,第一件事带他们去烈士墓前鞠躬致敬。

2006年退休后,张德东开始义务寻找散落各地的烈士墓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翻山越岭不找到烈士墓誓不罢休。

2019年2月,张德东查史料时发现,贺家村当年安葬了8名烈士,可当地人只找到7座墓。他一遍遍走访村中老人,探寻第8座烈士墓的下落89岁的老母亲执意陪他进山,可山路崎岖,没多久人家便走不动了,张德东背母亲一步一挪,找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堤坝旁找到了第8座烈士墓。张德东母亲抹去脸上的灰尘,母亲用袖子给他汗,俩人相视而笑。

19年,张德东走过278个村,让160多位烈士迁葬陵园整理近百万字史料,写下《黑山阻击战》开展400余场宣讲,培养39名“红领巾讲解员”。他说:“不能让烈士躺在档案柜里。”

如今,75岁的张德东腰弯了,头发白了,但他没有停下仍继续用脚步丈量过往,用心灵唤醒记忆,让长眠于山野的一个个名字,重新有了温度。

 

为了支持张德东,建辉慈善基金会于2023年9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为他提供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图中涉及肖像已授权



为本条进展点赞
2025年8月19日

#2025年7项目动态#

亲爱的建辉月捐人:

您好,感谢您对建辉月捐项目的支持,您的每月捐赠有效帮助了困境中的行善者,让他们的善行得到致敬,生活得到帮助。


一、项目执行情况

截止2025年7月底,建辉基金会联合29个省(直辖市)项目合作伙伴,累计走访了2057名行善者并为其建档,累计为1535名困境中的个体行善者提供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长情陪伴、心愿支持等服务。纯善少年资助中655人。


二、项目故事:

“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对你伸出援手,本店免费提供一碗小吃,让你感觉到家的温暖。”

 

合肥市双岗老街的樊燕仓爱心小吃店,这块黄底蓝字的广告牌格外醒目,走进店内,满墙的锦旗写满了对樊燕仓的感恩之语。没错,樊燕仓正是店主的名字。曾几何时,也有一双援手,为灰暗中的他带来温暖与希望。

 

1987年,25岁的樊燕仓带着妻儿,从舒城老家来到合肥讨生活一段时间过去了,工作没找着,身上只剩下50块钱,“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他的窘迫,被菜市场卖肉的刘大妈注意到了她让樊燕仓到自己的摊位帮忙,把闲置的空房收拾给他一家三口居住。这双及时伸出的援手,拯救了一个濒临绝境的家,也在樊燕仓心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2001年,当樊燕仓终于在双岗老街支起小摊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来一块木板,写上为困难人士免费提供小吃的告示,以此回报刘大妈对自己的善意。

 

渐渐地,小吃店有了一批固定食客:流浪人员、残障人士,以及和樊燕仓当年处境一样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樊燕仓主动招呼他们进店,因为“他们在摊子面前转来转去,也不说话。”他理解那种困窘。

 

2014年,樊燕仓结束流动摊点的漂泊,在双岗老街盘下一间40多平米的门面,小吃店有了固定居所,爱心也随之不断放大,一直延续到今天。

 

20多年来,樊燕仓送出的爱心餐不计其数——少的时候一天两三份,多的时候七八份。“我知道吃不饱的滋味,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绝不会让他挨饿受冻。”他说。

 

 

为了支持樊燕仓,建辉基金会于2018年7月将他评定为致敬人物,为他提供长情陪伴、节日慰问和心愿支持等服务。

 

图中涉及肖像已授权

为本条进展点赞
查看更多
曾籽秋(87688)
希望微薄力量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传递爱心
彭天熙:
彭心
带着爱生活
霍全林
希望我们都有灿烂的笑容,愿人间多一些阳光与爱!
独荇芸
爱心传递,捐款助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