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乡村”之暖心房①: 曾受捐助的她,长大后正默默资助曾像她一样的孩子
2024年3月,一笔备注为:助养助学项目专用的款项进入了机构的平台,没有提前跟项目人员沟通过,通过捐赠者的名字我们猜想会不会是已经结案的一名受助孩子——文文(化名)捐赠给机构的,思绪回到2017年。 河南第一届明德班的走访,我们再次走进文文的家(2014年开始,已经对文文和弟弟开始进行救助),还是那样的土房子,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亲手扶着墙,说几句话就要喘起来。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外出打工患上尘肺病,母亲嫌弃家贫改嫁没有再联系过,还有弟弟也在上学。文文被我们选入了明德班的名单中。 开班仪式,没有看到文文的身影,老师说孩子入学没几天就辍学了,我们又联系到村干部,文文开学没多久,爸爸就病逝了,留下弟弟还要上学,无人照料,文文无奈选择放弃千辛万苦考上的县一中,回家照顾弟弟,打工挣钱养家。 就这样文文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弟弟,后来孩子换了联系方式,外出打工了,就断了联系,许多年过去了,突然的一笔捐款让我们又一次辗转联络起来,问到近况,文文说:弟弟成绩不好,也长大了,现在也没有上学开始打工了。我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想着能帮助一下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 这不就是爱的传承吗?明德班毕业生上大学后总是会趁假期来做志愿者,他们认为这样的假期更有意义,有的孩子大学选择了社工专业,因为她希望自己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 一个人的爱心很小很小,但是我们把这样的一颗小小的火苗放在这些困境儿童的心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就变成了烈焰,当他们再传递出去就汇聚成了熊熊烈火,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
|
|
“希望在乡村”之暖心房②: 虽家境凄苦,但有家人爱的包围,苦也是甜
春天虽然来临,但乍暖还寒又气温骤降的日子里,社工和志愿者们依然在春雨飘零中来到封丘县,去探访正在上学的阳阳。 9岁的阳阳家庭组成比较特殊:爸爸因脑出血多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年近80岁无法行走的奶奶和轻微智力障碍的叔叔,日常生活就由奶奶和叔叔共同照顾,当志愿者们听到社工介绍阳阳的家庭情况,不禁感叹这么小的孩子该怎么面对接下来漫长的成长时光。 当社工和志愿者们的车一来到村口,远远地就看到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骑着车带着孩子满面笑容地向我们驶来,尤其是蹲在电动车前面的小孩子,脸上绽放着特别感染人的得意开心笑容,社工说这就是接我们的阳阳和他的叔叔呢。 来到阳阳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破旧但是十分温馨整洁的小院,阳阳迫不及待地跟社工聊天,告诉社工学校发生的故事,跟社工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聊天过程中社工发现,阳阳有对同学间男女生关系问题有一些错误的理解,马上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阳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志愿者把带来的礼物送给阳阳时,性格开朗的阳阳一点也不怯生当场把礼物拆开,研究起来。阳阳的奶奶看到社工和志愿者跟阳阳的互动,满心欢喜,虽然不能站立却是话匣子打开,像是亲人般聊着好多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又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谢谢资助人对这个家庭的支持,谢谢大家的探访带给阳阳关爱。 跟奶奶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叔叔虽然智力有一些障碍,但是每天都在努力的工作生活,在做政府帮助提供的一份打扫卫生工作,再负责家里六七亩的田地一年两次播种,秋收了玉米后再播种下一季的小麦,都是由阳阳叔叔一个人完成的,叔叔还要照顾家里的两个病人以及年幼的阳阳,真的是非常辛苦。但是在跟叔叔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丝丝为难,开心的讲自己不觉得累,有活干挺好的,质朴的他看着阳阳满眼都充满了爱........ 探访结束,社工和志愿者感受到阳阳在这样充满浓浓爱意的家庭中成长,虽然经济上有缺乏,但相亲相爱彼此照顾的一家人,才能让阳阳没有被环境打倒反而表现得开朗热情大方,大家对阳阳一家人充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感动,也因着能带着资助者的爱心,以微薄之力帮助到阳阳一家而欣慰。 |
|
|
|
“希望在乡村”之大事件: 帮助困境儿童培养正确卫生习惯
帮助困境儿童养成卫生习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耐心、细心和持续的努力。3月,困境儿童的陪伴工作仍然在继续,本月陪伴的主题是——养成卫生习惯。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社工通过讲解卫生与疾病的关系,让孩子们明白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同时,社工通过跟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先做到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同时,要耐心地引导孩子们模仿和学习正确的卫生行为,如洗手、刷牙、整理床铺等。
社工为孩子们制定简单明了的卫生规则,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定期洗澡、换洗衣物等,社工跟孩子们约定,会定期对孩子们的卫生习惯进行检查,对于表现优秀的行为习惯会给予表扬和奖励。
帮助困境儿童养成卫生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我们通过提高卫生意识、示范引导、制定规则、和持续反馈等措施,逐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