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地球合伙人,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认可与支持! 让我们先来一起看看 2024年12月的的地球合伙人月报吧~
雪豹保护项目:2024年四川雪豹调查总结,对雪豹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全面监测。 东北虎保护项目:东北虎保护地反盗猎巡护工作报告,完成80人次巡护,覆盖323公里,清理盗猎工具12件。 江豚保护项目:寒冬腊月里,天鹅洲江豚巡护员打击非法渔业。 大熊猫保护项目: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女子巡护队开展野外环境垃圾清理活动。 国家公园项目:熊境守护计划项目完成生态教室科普宣教展板的设计与展示内容确认,并初步完成了江西林场和玛可河林场生态教室的建设。 中华白海豚保护项目:项目组复盘生态观豚净岛活动,设计生态观豚手册。 海洋与净滩项目:项目组前往广东省江门台山市进行净滩与渔民培训的调研工作。 环境教育项目:秋季学期课程圆满收官,全年注册网络累计开课293场,触达公众9742人次。
详细内容如下:
|
|
|
|
随着2024年接近尾声,四川雪豹调查项目的野外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本年度的调查工作在大熊猫科学研究院的统筹下,联合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站的巡护员,深入雪豹栖息地,布设了大量红外相机,对雪豹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全面监测。 调查过程中,巡护员们克服了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天气条件,跋山涉水,保证了每个监测点的布设工作按时完成。野外工作的照片展现了队员们在严寒和高海拔环境中艰苦的工作状态,从背负重物跋涉陡坡,到精确布设相机,队员们展现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雪豹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其他高山物种的生存现状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随着调查工作逐步结束,接下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将是对这些大量的红外相机照片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照片包含了雪豹及其他物种的动态信息,需要经过仔细筛选和标注,为进一步的科研和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虽然这一工作量庞大,但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雪豹的分布、活动规律及栖息地健康状况。 感谢所有参与和支持四川雪豹调查的人员及机构,2024年虽已结束,但雪豹保护的工作仍在继续。我们期待通过这些调查,进一步推动雪豹保护工作,为这一神秘物种的未来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秀米
|
|
|
|
东北虎保护项目 东北虎保护地反盗猎巡护工作报告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是中国乃至全球东北虎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部分村屯盗猎现象较为频发,给东北虎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开展反盗猎巡护工作,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控,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保护价值。 巡护过程中发现动物足迹以及清理兽夹猎套
通过组建社区反盗猎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我们提高了巡护效率和覆盖面。夏季每人巡护2-3次,冬季增加至6-7次,结合定点与流动巡护,有效覆盖重点区域。此外,我们引入“智慧巡护”系统,实时记录和上传巡护数据,确保工作透明高效。 截至12月,巡护员已完成80人次巡护,覆盖323公里,清理盗猎工具12件。通过网格化管理和动态监控,我们确保了巡护工作精准落实。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地方合作,扩大巡护队伍,提升保护效果,为东北虎的生存提供坚实保障。 |
|
|
|
江豚保护项目 寒冬腊月里,天鹅洲江豚巡护员打击非法渔业 12月,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每日的最低气温在0度左右徘徊,巡护队的9人还是如往常一样坚守岗位,守护着21公里天鹅洲故道及毗邻的20公里长江干流水域以及生活在这里的100头江豚。 船巡组开展常规巡护 ©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着年关将至,保护区巡护员的日常工作力度也将加大,除了关注洲滩资源管理外,打击非法渔业活动是这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制止危害事件的发生。现在接近春节年关,当地有打年鱼的习俗,即使是“十年禁渔”后专业渔民上岸了,但毗邻保护区的当地社区中还是会有个别铤而走险的人进行非法捕捞。江豚巡护员的工作不仅维护了保护区的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避免电毒炸违法方式以及滚钩等非法渔具的使用引起江豚的死伤事件,为珍稀的长江江豚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支持天鹅洲故道水质监测 ©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12月,水域船巡组及陆地岸巡组分别开展了巡护工作。水域船巡组共3个人,为1个小组一起工作:共计开展冲锋舟巡护19次(其中常规巡护17次、支持天鹅洲故道水质监测2次)、电瓶车集中巡护2次,共收缴丝网37条、地笼15个。 陆地岸巡组共6个人,分成三个小组分开工作。12月份岸巡组总计巡护时间1253小时,巡护总里程13248.65公里,共收缴违法违规网具63件,采集数据130次:一组共计巡护24天,巡护里程共计4789.95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丝网伞型地笼1条;岸巡二组本月共计巡护天数24天,巡护里程共计为4404.8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钓竿4根;岸巡三组本月共计巡护天数24天,巡护里程分别为4053.9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小地笼4条。 秀米
|
|
|
|
在寒冬的脚步悄然临近之际,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女子巡护队于本月初开展了一次以野外环境垃圾清理活动。 活动当天,巡护队员们早早地出发,带着清理工具和垃圾袋,沿着道路仔细寻找并清理散落的垃圾。她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细致地清理了各种遗留在野外的垃圾,包括塑料瓶,塑料袋,以及部分被风吹散到各处的废弃物,极大地改善了野外环境。 女子巡护队的一直奋战在社区参与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的前沿。队员们积极开展巡护、植被恢复、社区宣传、自然教育,以及垃圾清理等各类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保护自然、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女子巡护队将继续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而不懈努力。 秀米
|
|
|
|
2024年12月,熊境守护计划项目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继续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月,项目团队完成了生态教室科普宣教展板的设计与展示内容确认,并初步完成了江西林场和玛可河林场生态教室的建设。 在生态教室的科普展板设计方面,项目团队确定了两个主要展示模块:“防熊科普知识”和“当地濒危物种”。展板内容包括棕熊基本知识、常见的人熊冲突类型以及防护措施,同时介绍了岩羊、雪豹等濒危物种。展板设计反复讨论,以确保展示效果和教育效果相结合。 与此同时,江西林场和玛可河林场的生态教室建设工作也已初步完成。教室内配备了防潮墙面、木地板、LED灯等设施,还设计了图书角和科普展示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培训和学习的空间。此举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并纳入了年终工作汇报。 秀米
|
|
|
|
粤港澳交界处的珠江口海域生活着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而在江门台山海域生活着300多头中华白海豚。12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基于十一月份的生态观豚净岛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复盘工作。 项目团队细致回顾了活动流程,总结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生态教育的覆盖面,团队着手设计了一本生态观豚手册。手册内容涵盖了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以及保护现状特别强调了其受到的威胁。 此外,手册还穿插了生态观豚的面向船长及游客指引,旨在引导公众以更加科学、友好的方式认识中华白海豚。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十一月份的活动成果,也为未来打造更多中华白海豚友好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秀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