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度-2025-03-12
地球合伙人月报 | 猞猁与雪豹的隐秘世界

地球合伙人月报|猞猁与雪豹的隐秘世界


2025年02月 守护濒危物种月度工作进展


亲爱的地球合伙人,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认可与支持!

让我们先来一起看看 2025年02月的的地球合伙人月报吧~


本期地球合伙人月报概要:

  • 雪豹保护项目巡护员在祁连山巡护途中,惊喜偶遇了一只猞猁。

  • 大熊猫保护项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联合开展小熊猫保护专项培训活动。

  • 江豚保护项目:保护区巡护队分别开展了水域船巡和陆地岸巡,并进行了社区实地考察交流。

  • 中华白海豚保护项目:友好社区示范试点全面启动净滩行动、渔民培训等活动的筹备工作

  • 东北虎保护项目:东北虎保护地反盗猎巡护完成58人次,里程346公里,清剿新旧盗猎工具9件。

  • 国家公园项目:项目人员前往玛可河林场,实地考察牧民冬季草场的放牧情况。

  • 海洋与净滩项目:项目组在浙江舟山调研了2个渔业重镇及2个生态海岸线景区。

  • 环境教育项目:累计12所学校完成了《教室里的自然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全16节课程授课。


详细内容如下:


阅读全文请前往:地球合伙人月报|猞猁与雪豹的隐秘世界


请持续关注 “一个地球OPF” 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公益活动资讯!非常感谢各位地球合伙人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秀米


雪豹保护项目

猞猁与雪豹的隐秘世界:祁连山巡护中的生态馈赠

二月初,祁连山的巡护员在祁连山巡护途中,惊喜偶遇了一只猞猁。它身姿矫健,皮毛斑驳,目光锐利而警觉,仿佛山林中的一位隐秘王者。

 © 翻阅祁连山-王亮

巡护员回忆道:“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山林间只余它神秘的身影。我们静静观望,深知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巡护之路,正因这些奇妙相遇,更添意义与责任。” 

猞猁的出现不仅为巡护工作增添了动力,也印证了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成效。作为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猞猁与雪豹同属顶级捕食者,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猞猁的栖息地与雪豹的活动区域常有重叠,保护猞猁及其栖息地,不仅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也为雪豹的生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生态资源。

 © 翻阅祁连山-王亮

每一次与野生动物的相遇,都是对我们守护使命的提醒与激励。让我们继续携手,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包括雪豹和猞猁,创造更美好的家园。

秀米


大熊猫保护项目

小熊猫调查行动技能培训

小熊猫,又名红熊猫、小猫熊,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作为与大熊猫共享栖息地的伴生物种,小熊猫的保护工作与大熊猫保护密不可分。两者共享相同的栖息地,面临相似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小熊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其种群动态直接反映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与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联合开展小熊猫保护专项培训活动。此次培训聚焦社区志愿者在巡护监测中的实际需求,通过知识更新与技能强化,助力提升栖息地保护成效。

©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

自启动小熊猫栖息地调查项目以来,社区志愿者一直坚持在一线开展野外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志愿者对小熊猫物种的知识储备,栖息地保护行动,监测设备操作、安装和使用等内容上仍存在不足和短板。

©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

为此,项目组邀请保护专家分享了近年来小熊猫研究的新成果,提升志愿者们对物种本身的认知,同时,也邀请专业巡护技术人员针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现场演示红外相机布设技巧、安全巡护流程等实用技能。通过这次培训,志愿者的监测和巡护能力得到了提升,将为新一阶段的小熊猫及栖息地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秀米


江豚保护项目

社区巡护工作进展

2025年2月,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和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队分别开展了水域船巡和陆地岸巡。

新螺段老湾回族乡江豚巡护队巡逻及制止违法垂钓行为 ©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鹅洲江豚巡护队共9人参与巡护,巡护区域为21公里天鹅洲故道及长江干流保护江段部分区域。其中,船巡组共1组(共3人),共开展冲锋舟巡护5次,水上巡护里程约100公里。岸巡组共3组(每组2人,共6人),12月份岸巡组总计巡护时间972小时,巡护总里程11095.25公里,共收缴违法违规网具21件,对少量死亡鲤鱼现象及人工开挖引水灌溉渠现象进行了记录和上报。其中,岸巡一组当月巡护22天,巡护里程分别为1938.49公里、1631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大地笼1条、钓竿1根;岸巡二组当月巡护22天,巡护里程分别为1825公里、1834.9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钓竿7根、炸弹钩1个、网式花篮一个;岸巡三组当月巡护20天,巡护里程分别为1943.4公里、1922.46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大地笼1条、钓竿3根,小地笼4条,回笼1个。水域船巡及陆地岸巡巡护人次小计143人次。

天鹅洲巡护员巡护时观测到长江江豚 ©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螺老湾回族乡江豚巡护队共8人参与巡护,巡护区域为老湾故道25平方公里水域及长江保护江段部分区域。其中,船巡共1组(共4人)开展水上巡护8次(常规巡护6次、支持水质监测2次),当月收缴丝网5条。陆地巡护组共3组(每组2人,共6人),2月岸巡组总计巡护时间70小时,巡护总里程146公里,收缴违法违规网具10件。其中,岸巡一组共计巡护天数13天,收缴违法违规网具丝网地笼2条。岸巡二组共计巡护天数13天,收缴违法违规网具钓竿2根地笼1条。岸巡三组共计巡护天数11天,收缴违法违规网具地笼1条,驱离保护区周边违法垂钓人员20余人次。当月水域船巡及陆地岸巡巡护人次小计106人次。


社区共建合作工作进展

2025年2月,一个地球基金会会同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对天鹅洲新堤村及洪湖老湾乡江豚湾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组织了多方召开了座谈会:多方希望保护区、基金会与社区三方能够紧密合作,通过制定江豚友好社区公约、环境改善(更换街道垃圾桶)、建立服务于宣传和交流的江豚驿站、根据当地特色联合开发生态友好型产品、组织巡护员培训以支持保护区工作、开展社区宣传提升周边社区保护意识等多项举措,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豚友好型社区示范。

在天鹅洲新堤村开展项目讨论 © OPF

与洪湖新螺保护区及社区代表进行讨论 ©OPF

秀米


中华白海豚保护项目

中华白海豚友好社区示范试点建设

少年期的中华白海豚 © TAN Xiao OPF

成年的中华白海豚 © TAN Xiao OPF

江门台山海域是珠江口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之一,这一珍稀物种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作为江门台山海域最具标志性的海洋旗舰物种,中华白海豚不仅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核心象征,更是衡量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其栖息地的选择高度依赖清洁的水质、丰富的鱼类资源及稳定的河口环境,因此种群动态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干预程度。       

志愿者在岸边发现来自国外的塑料瓶©一个地球

台山海域的中华白海豚 © TAN Xiao OPF

2025年2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在一月实地考察及与渡头村、铜鼓村委深入对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净滩行动、渔民培训等活动的筹备工作。与此同时,希望联动村委在即将到来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做一场以中华白海豚为代表海洋保护为主题、社区参与的宣传活动。目前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秀米


东北虎保护项目

东北虎保护地反盗猎巡护工作进展报告

2025年2月,在吉林省珲春市,东北虎保护地反盗猎巡护工作持续进行。本月完成巡护58人次,巡护里程346公里的巡护范围,清剿新旧盗猎工具9件。

社区日常巡护

2月份珲春社区巡护打点图

巡护结合定点巡护与随机流动巡护,确保重点区域全覆盖,并通过“智慧巡护”小程序记录和上传巡护数据,实现巡护工作的透明化和高效化。

野鸡脚印

老虎脚印

在巡护过程中,发现了多种野生动物的痕迹,包括野鸡和老虎的脚印。表明,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秀米


国家公园项目

熊境守护计划社区防护设备调查踩点

2025年2月,项目人员和志愿者、专家前往项目地玛可河林场,共同商讨防熊设备的安装位置,实地考察牧民冬季草场的放牧情况。

虽然进入春天,但由于玛可河地处青海与四川交界处,海拔3000米以上。2月的玛可河林场仍然是严寒天气,积雪未融化,还经常下雪。这次调查两个社区,发现的问题非常多,摄像头安装在野外,面临着没有信号不能及时回传,太阳能板安装困难等问题;其次,筛选了5户牧民安装网围栏,存在的问题是牧民住在山里,普通卡车无法进入,而越野车运输材料空间有限,需要多次往返,无形增加安装成本和难度。但是牧民还是非常感谢这些资助,表示愿意一起帮忙运输材料,并积极配合野生动物监测,他们非常支持防熊工作,也希望后期能够增加更多对于牧民人身安全的资助。

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