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地球合伙人,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认可与支持! 以下活动即将举办,欢迎您的参与。 让我们先来一起看看 2025年04月的的地球合伙人月报吧~
大熊猫保护项目:都江堰国有林场巡护队伍开启了新年首场常规巡护、保护行动。 雪豹保护项目:巡护员在祁连山疏勒河畔首次记录到一对全球易危物种——黑颈鹤在此定居! 江豚保护项目:湖北长江天鹅洲和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组织开展了水上与陆地巡护。 中华白海豚保护项目:围绕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开展系列保护宣传工作。 东北虎保护项目:本月共组织巡护行动154人次,累计行程达295.3公里,覆盖多个重点区域。 海洋与净滩项目:在广东、海南及浙江三地共组织开展了11场净滩、培训等活动。 国家公园项目:项目团队配合完整审计与结项等工作,确保项目规范收尾。 环境教育项目:15所项目学校圆满完成了《自然课》的教学,700余名学生顺利结业。 活动回顾:2025地球合伙人大会召开。
请持续关注 “一个地球OPF” 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公益活动资讯!非常感谢各位地球合伙人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秀米
|
|
|
|
2025年3月,都江堰国有林场巡护队伍开启了新年首场常规巡护、保护行动。此次行动同样以样线巡查为核心,队员们沿预定路线进入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同步完成红外相机信息回收、设备维护及栖息地巡护工作。 巡护队员携带备用电池及储存卡,逐一回收密林中布设的红外相机影像记录,并更换电池。根据既往巡护记录与动物活动痕迹分布规律,部分相机的架设位置得到优化调整。队员们还仔细记录了沿途发现的动物足印、粪便等痕迹,并对样线周边植被生长状况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尽管早春山间气候冷冽、雾气弥漫、道路湿滑,巡护队员仍尽职地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务。这群身着迷彩服的生态卫士,在云雾缭绕的林海间,用脚步丈量着大熊猫栖息地,守护着地球家园。 秀米
|
|
|
|
在祁连山疏勒河畔持续五年的巡护工作中,巡护员首次记录到一对全球易危物种——黑颈鹤在此定居!它们翩跹于冰川融水滋养的湿地,修长的脖颈划破晨雾,为苍茫的雪山增添了一抹灵动生机。 黑颈鹤的栖息选择,不仅印证了肃南生态廊道的修复成效,更标志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高原濒危物种的关键驿站。这一意外发现,是自然对巡护者坚守五载最珍贵的馈赠,也为项目后续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将继续扩大监测范围,完善湿地保护措施,同时推动社区共建,确保这片栖息地成为雪豹、黑颈鹤等珍稀物种的永久家园。感谢每一位支持者的信任,期待与您共同见证更多奇迹! 秀米
|
|
|
|
农历三月廿三日是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围绕这一重要节点,在中华白海豚友好社区和城市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宣传工作。在江门台山渡头村、铜鼓村,一个地球携手当地村委组织了两场渔民赋能培训及友好社区工作坊,邀请一线保护专家开展白海豚科普讲座,与社区居民共同探讨中华白海豚友好社区建设路径,共有超过50名社区居民参与。 除此之外,一个地球在江门台山白海豚栖息地周边海滩开展了三场净滩活动,参与人次高达159人次,清理超过421.9kg海洋垃圾。在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当天,一个地球在江门台山大众公园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社区嘉年华活动,活动当天设有科普互动摊位及海洋垃圾回收摊位,超过350人次参与。除了社区的工作,城市里的活动也十分丰富,RAW·中华白海豚主题影像展在广东南澎列岛、广东珠海、广东江门台山分别落展。 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当天,在主会场广东珠海斗门世荣万达广场,一个地球邀请一线保护工作者、生态插画师、鲸豚摄影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此同时,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今日宜圈粉”主题海报也在多个城市商场、电梯屏幕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白海豚、保护白海豚。 |
|
|
|
2025年4月,湖北长江天鹅洲和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组织开展了水上与陆地巡护,持续推进社区共建与生态保护工作。 天鹅洲巡护队共9人,覆盖天鹅洲故道及部分长江干流江段。船巡方面,1组3人完成巡护22次(含水质与渔业调查、江豚声呐普查),收缴丝网7条、地笼2个。岸巡设3组6人,累计1212小时、里程11185.5公里,开展电瓶车、摩托车和长江岸线巡护,收缴违规网具28件。队伍还对洲滩畜牧放养等行为进行劝离和上报处理,有效遏制非法活动。本月天鹅洲共计巡护人次207人次。 新螺段洪湖老湾回族乡巡护队10人,覆盖老湾故道及长江保护江段。船巡2组共开展8次,收缴丝网3条;岸巡3组6人,累计120小时、148公里,收缴网具5件,现场驱离违法垂钓人员35人次。巡护人次合计124人次。 |
|
|
|
进入四月,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我们社区巡护队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本月共组织巡护行动154人次,累计行程达295.3公里,覆盖了重点林区、历史高发区以及动物活动频繁区域。队员们克服复杂地形和多变天气,坚持开展日常巡护与隐患排查,确保了巡护任务的有序、高效开展。 在巡护过程中,我们多次发现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包括清晰的野生貉脚印等,这些数据为后续野生动物监测和区域生态状况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这类直接证据不仅反映出该区域良好的生态恢复趋势,也增强了我们对栖息地保护成效的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还成功清除新旧猎套13个,及时排除了潜在的非法捕猎隐患。这一成果在有效遏制偷猎行为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的防护功能,保障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安全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