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1000005000160090A23016
阿富汗危机响应行动
项目起始时间: 2023.08.08
备案到期时间: 2025.04.30
扫描二维码, 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项目反馈报告
亲爱的捐赠人,
在中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联合国难民署上线本项目以来,截至2025年3月3日,已通过易宝公益捐赠人民币1,394,561.34元,相当于累计为身处阿富汗危机中的904个家庭送上了核心救济物资包,帮助他们在严峻环境下维持基本生活。
截至2月初,联合国难民署仍在阿富汗境内持续人道行动,今年已累计为9,530人提供援助,覆盖22个省份。其中,5,183人获得现金援助,4,347人受益于实物及其他形式的支持。623人收到核心救济物资,413人获得永久性庇护所,4,491人获得现金援助以购置越冬物资。
阿富汗人道危机带来的困境不仅影响本国人民,也深刻波及邻国,尤其是伊朗和巴基斯坦,它们共计接收了约800万阿富汗人,成为全球难民数量最多的东道国之一。随着经济脆弱、生活成本上升以及生计机会减少,使阿富汗难民的处境愈发艰难。同时,难民融入当地社区的挑战也日益突出。持续支持东道社区蓄力,维护更加平稳的共生环境,东道社区迫切需要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入。而阿富汗妇女和女童的处境尤为严峻,亟需更多关注与支持。在这样的困境中,您的支持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希望。
一块木头,一根纺线,托起新的希望
尽管危机仍在持续,更多普通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主动返乡。他们通过坚韧的努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希望。24岁的古拉姆·赛义德·拉希米(Ghulam Saeed Rahimi)曾在邻国伊朗避难,如今,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阿富汗赫拉特省。在联合国难民署生计项目的支持下,他开办了一家木工坊,刨花飞舞,木头在他手中变成精美的家具,支撑起当地人和他自己的生活。拉希米说:“这不仅是我的事业,更是我们一家人新生活的开始。”在战乱与流离失所之后,一块木头可以变成桌椅,也可以成为支撑家庭的希望。而像拉希米这样的许多人,正用双手,为自己的未来和当地社区打造坚实的基石。
同样,从伊朗返回阿富汗的穆杰塔巴·哈吉(Mujtaba Haqjoo),在联合国难民署生计项目的支持下,在赫拉特省开办了羊毛纺织作坊,为当地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机会。他说:“这不仅是一个生意,更是让许多阿富汗女性重拾尊严与独立的机会。”在动荡下,一根根纺线交织成温暖的面料,也编织出一个个家庭和阿富汗女性的希望与未来。
一座座崭新的学校,一颗颗闪耀的梦想
巴基斯坦在为庞大的阿富汗难民群体提供支持的同时,还需平衡本国公民的需求,这一复杂局势使得巴基斯坦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流离失所的妇女、女童、孤儿以及与家人分离的儿童,她们的困境亟需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的支持体系。此外,确保所有人获得教育和医疗服务,并为他们创造生计机会,缓解贫困、促进自立,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赛达·法拉克·沙阿(Syada Falak Shah)迎来了她人生中最期待的一天——重返学校。赛达睁大了眼睛,熟悉的校园已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排列的课桌椅,取代了过去狭小拥挤的教室,她的心跳也随之加速。“我现在更喜欢上学了!”她兴奋地说,“我想努力学习,将来获得工作的机会。”在这里,她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这份改变的背后,是联合国难民署与地方政府的合作。2024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119所公立学校进行了翻新和扩建,近6,000名学生受益,其中85%是巴基斯坦学生。小赛达所在的学校入学率增长了60%,更多女孩的父母愿意送她们来上学。如今,在巴基斯坦多个省份,联合国难民署不仅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还通过加速学习项目和经济资助,帮助更多女孩坚持学业,点燃她们的希望。
现金援助的本质,是通过在经济上为难民提供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鼓励最脆弱的家庭重启新生。这也为接纳他们的东道社区带来了正向力量。帮助难民走出贫困、疾病,也正在支撑所有人摆脱困境,只有每一个人都安全,真正的安全环境才得以营造。更多难民家庭也开始贡献自己的技能,在医院,在社区,在校园。我们相信团结一致,万事皆成。
让我们携手同行、守望相助,
共同为受困家庭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和平之花在苦难的土地上绽放!
项目反馈报告
亲爱的追光者:
2024年已经画上句点,这一年,联合国难民署与全球伙伴共同努力,在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应对深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阿富汗持续遭受冲突、气候灾害和经济困境的多重冲击,数百万流离失所者的基本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回顾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不懈努力,从关键的救援物资分发到灵活的现金援助,从支持返乡到加强社区建设,每一步都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在中国,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联合国难民署上线本项目以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通过易宝公益捐赠人民币1,180,648.62元,相当于累计为身处阿富汗危机中的759个家庭送上了核心救济物资包。每份爱意都将支持更多阿富汗人在困境中勇敢自救,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截至11月底,联合国难民署在阿富汗援助了1,308,382人,覆盖阿富汗全部34个省份。其中,为278,468人提供现金援助以满足他们的紧急需求,为1,029,914人提供包括物资发放在内的各类援助。
在危机中绽放的救援与希望
2024年,联合国难民署继续为阿富汗境内流离失所者和返乡者提供关键支持,在现金援助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截至第四季度,今年的越冬行动覆盖了160,994人(20,447户家庭),其中54%的受益者是妇女和女童,特别针对女性为户主的家庭及面临高风险的女性群体。现金援助为受助者提供了灵活的经济支持,同时推动了社区经济活动,降低了援助成本,并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这一援助模式将进一步优化,未来将惠及更多人群,帮助流离失所者在重建生活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阿富汗妇女和女童在2024年依然面临不断扩大的系统性限制,使得她们在社会、教育和经济领域的参与更具挑战,尤其在危机和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更难以获得及时的人道援助。联合国难民署始终坚持优先考虑她们的需求,确保她们不仅能够获得援助,还能参与到援助的设计与提供中。此外,联合国难民署实施了包括心理社会支持、女性社区中心和能力建设活动在内的项目,截至第四季度,惠及超过47,000名女性,并通过志愿者网络(近50%为女性)增强难民社区自我保护能力,为偏远地区的女性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
在废墟中崛起的新家园
阿富汗的人道需求依然严峻,尤其在去年年底赫拉特省遭遇大地震等频发自然灾害之后,成千上万的家庭迫切需要庇护和援助。59岁的希尔·艾哈迈德(Shir Ahmad)与五个家庭成员曾生活在被地震摧毁的泥房中。面对摇摇欲坠的房屋,家人每天都担心它会在暴风雨中倒塌。希尔回忆道:“每次听到雷声,我都觉得房子在摇晃,提醒着我们地震的恐惧。”他们在塑料棚下度过了两个月,生活条件极为艰难。
在阿富汗,随着难民返乡、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持续的贫困和高失业率,住房需求急剧上升。联合国难民署通过紧急避难所、住房修复和现金援助等形式,帮助了数万受灾家庭重建家园。在赫拉特省等地震重灾区,9,302人(1,329户家庭)获得了紧急庇护,4,711人(647户家庭)通过现金援助修复了住房,另有8,162人(958户家庭)建造了新房,10,635人(828户家庭)获得了永久性住房支持。法里巴(Fariba)的家在2023年10月的地震中被毁,经过一年的艰难生活,她即将搬入由联合国难民署支持的新家。“新房会更好,我们会在冬天感觉更安全。”她感叹道。法里巴的经历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缩影。
展望未来,联合国难民署将继续与阿富汗当地社区和区域伙伴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支持体系,确保流离失所者能够迈向更加安全、有尊严的生活。同时,我们将聚焦气候适应和灾害防御,为阿富汗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
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
请使用当前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页面发送至「微信」内打开
微信扫一扫,前往手机端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