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项目组收集抗战老兵实物200余件;收集老兵故事37个;整理老兵档案200个、英烈档案25个;收集整理抗战历史照片156张、老兵照片235张、抗战英烈证明15张;田野调查完成裴源结项工作及周旻签约审核;故事馆日常接待10批次;组织“为爱止戈·携手前行”全国志愿者交流大会。 5月份,项目组前往慈利抗战遗址调研寻访;浙江胡强华、湖北韩永寿、陕西王望德和贾均琪、四川钟子方、娄底卜南文、武冈林彰寿等七位抗战老兵墓地修缮竣工。 5月份,项目组共收集到寻亲信息336条,共处理238条寻亲信息,为8个家庭寻亲成功。在两岸寻亲中,在退辅会查询核对了44位台湾老兵的信息,比对上4位,在忠烈祠查询核对了15位英烈的信息,比对上2位。 5月份,项目组前往武汉、廊坊、长沙等地,收集老兵故事及抗战实物。按照计划完成以衡阳保卫战为主的专题故事收集37个;整理抗战老兵档案200个、英烈档案25个;收集整理抗战历史照片156张、老兵照片235张、抗战英烈证明15张。 本月共收集到实物200余件。戴玲珠女士专程从河南来到故事馆,捐赠其父亲戴震的照片、手稿及其在最艰难的时期使用过的铁锅。
父亲去世后,戴玲珠为追寻往事,在档案里找到一张父亲的戎装照,多方咨询后才知道,原来父亲是鸿翔部队的伞兵。捐赠现场,这位白发老人深深鞠躬致谢,她说,父亲临走时,满腹心事,有许多遗憾,如果他看到今天这么多后人在铭记他们,会感到非常欣慰。
(戴震老兵手稿)
项目组前往黄岗武穴四望镇许家屿村、河北廊坊清镇等地,实地考察老兵墓地,收集抗战老兵实物,与民间收藏家沟通实物捐赠事宜。
实地查看许楚材团长、王时永墓地时,许楚材团长家属听闻我们在筹建抗战老兵遗物博物馆,经双方商议后,捐赠了老兵生前使用的墨盒和一枚子弹。
许楚材团长,黄埔四期,1938年战死在武汉,他的秘书兼同乡王时永将他的遗体抢运回武穴四望镇老家,并终生守墓于此。 5月份,老兵故事馆共接待参观10批次。
13日上午抗日名将薛岳将军的儿媳黄小萍女士和饶少伟将军儿女等一行人,来我们故事馆参观指导,黄阿姨几次哽咽说道:“被您们的热情所感动,为国捐躯的英雄,在天之灵得已安息,在世亲人得已安慰,您们也是时代的英雄,向您们致敬!”
“为爱止戈 · 全国志愿者交流大会”于2024年5月19日圆满收官。会议于5月17日~5月19日在湖南长沙市长沙县丽枫大酒店、抗战老兵遗物博物馆(试运营)举办,会议主题为“为爱止戈,携手前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18日,由各项目负责人分别对“抗战历史收集与铭记““让每位抗战英魂回家”“寻找战争失踪者”等项目执行工作及经验作了分享汇报,志愿者积极讨论并分享了宝贵的项目执行经验及合作过程中的建议。
19日,志愿者们统一前往故事馆参观考察,并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捐赠仪式,很多志愿者向筹建中的博物馆捐赠了老兵字画、行军床、纪念章、阅兵服、老兵回忆录手稿等老兵遗物,为爱止戈公益的发起人孙春龙代表博物馆接受了捐赠,并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项目结项和签约进程:完成裴源项目结项资料整理审核和结项工作,周旻项目已完成签约审核。
项目进展: 裴源完成潜山籍及潜山境内牺牲烈士名录,共计842人;对1938年安庆境内中方作战部队准确番号及武汉会战之安庆战役属内各战斗参战部队进行统计。
胡博完成荣誉第一师抗战简史中关于苦战松山这部分的内容。至此,荣誉第一师抗战简史的全部内容撰稿完毕。
张青松完成了《100军19师57团决战雪峰山事迹》的撰稿。
任小玫完成中国远征军老兵陈凯(曾用名陈顺清)口述磁带的内容听写与翻译,为对陈凯老兵的身份进行确认,咨询导播人员和向多年关注二战远征军的资深学者邓康延先生等人寻求帮助,并对美国入境证件的细节进行调研。下一步将去到湖北武汉对陈顺清的家族树进行调研。
(陈顺清母亲墓碑)
张鸿鹏完成远藤三郎日记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相关内容的汉语翻译,具体内容涉及从东方会议到第1次上海事变,分4个篇章10节叙述,总字数为20441。 5月份,项目组在在慈利当地志愿者的引领下,前往位于慈利的七姑山、羊角山、垭门关等抗战遗址,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研。
在此次调研中,项目组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走访、与当地老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当时的战况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这些抗战遗址保存较为完好,但部分地方仍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此外,项目组还详细记录了遗址的现状,以及周边环境和生态情况,为今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月,经过多方努力和细致施工,浙江胡强华、湖北韩永寿、陕西王望德和贾均琪、四川钟子方、娄底卜南文、武冈林彰寿等七位抗战英雄的墓地修缮工作圆满完成。
5月份,项目组共收集到寻亲信息336条,共处理238条寻亲信息,为8个家庭寻亲成功。
在两岸寻亲中,在退辅会查询核对了44位台湾老兵的信息,比对上4位,在忠烈祠查询核对了15位英烈的信息,比对上2位。 在四月的安徽抗战遗址调研中,项目组在贵池发现了病故军人屈少云的墓碑,“四川永川,病故一等兵屈少云之坟”,并对外发布了寻亲。在当地热心志愿者的走访下,最终确认找到了他的家人。
屈家三兄弟,屈少云排行老二,17岁入伍参军,再无音讯,亲人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是在八十多年后。得知出征先辈的消息,后人十分激动,希望能迁葬回家乡,与他的兄弟葬在一起。
相隔一周,1940年阵亡于江西的何汉章的亲人也找到了。何汉章,1907年生,抗战全面爆发后,随部队出滇抗日,离家后与家里一直保持书信往来,直到1939年年底再也没有回来过家书,1940年初家人便收到了他的阵亡通知书。出征前他曾与妻子儿女拍了一张全家福,成了家人最后的念想。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人曾前往江西寻找他的墓地,但无果而终。得知曾祖父的消息,后人计划将他迁葬回家乡,和他的妻子安葬在一起。
四月安徽抗战遗址调研,路途中遇到一位老兵儿子向我们求助,寻找其父亲老家的亲人。罗东生老兵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1942年10月在安徽潜山与日军交战中负伤,留在当地养伤并安家。老兵生前一直想回到老家,但在上世纪50年代遗憾而终,临终前嘱托妻子一定要找到湖南老家的亲人。
我们对外发布寻亲求助后,祁阳、祁东两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几天后便找到了老兵家乡亲人。
5月17日,罗东生儿子罗先朋带领三妹及儿孙一行12人,从安徽省潜山市抵达祁东。一条醒目的横幅在欢迎抗战老兵的后人归来。74岁的罗永朋与93岁的堂兄,两双血脉相连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江西武宁县上汤乡梅溪村山脚下,丁炳权师长墓被当地村民守护了84年。5月初,我们发布寻亲后不久,丁炳权的孙女联系到我们,激动地说,师长的儿子丁治平还在世,已经89岁高龄,他找了父亲一辈子,只希望马上能去看看父亲。
老人年迈体弱,坚持从江苏赶来江西,坐在轮椅上捧着母亲的遗像,在父亲坟前声泪俱下,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祭奠结束后的座谈会上,梅溪老人、知情者向师长后人介绍了将军在梅溪村期间战斗、生活的细节。世事沧桑,父辈保家卫国的事迹成为历史,后辈从细节中一点点亲近他的形象,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团圆。
本月,台湾志愿者前往嘉义县军人忠灵祠、台湾退辅会、花莲忠灵祠、台北善道寺等地,查询到李秋芳、应厚刚、雷务衡三位老兵相关资料,李秋芳、应厚刚两位老兵后人计划将其迁回家乡安葬。
尊敬的“为爱止戈联合月捐人“以及捐赠人,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在捐赠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欢迎向我们提出。
http://lxi.me/2qm1o 「联系我们 | 捐赠人反馈意见收集表」 — TO LOVE NOT WAR —
由全国1000多位捐助者共同发起,致力于倡导和平与爱的公益矩阵,拥有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长沙县止戈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等公益机构和美斯乐(深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
发起抗战历史收集与铭记、英魂回家、寻找战争失踪者、想学中文的孩子等公益项目,以及倡导和平与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开发、重返战场私人定制旅行、止戈和平音乐节等影响力项目。
— 点击链接参与为爱止戈月捐人计划 —
|
|
|
|
|
|